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,约80%的女性一生中会经历至少一次月经周期异常。面对月经推迟、经量变化或伴随的爆痘、疲劳等症状,许多女性既焦虑又迷茫:该做哪些检查?流程复杂吗?费用高不高?本文从患者视角出发,结合医学指南和临床实践,梳理月经不调的检查逻辑与就诊要点,帮助你在就医时少走弯路。

一、月经不调的“预警信号”:何时需要就医?
月经不调并非单纯指周期变化,而是涵盖以下四类异常:
1. 周期紊乱:间隔<21天或>38天,或连续3个月经周期变化>7天(如原本28天变为35天);
2. 经期异常:持续<2天或>7天;

3. 经量异常:单周期总失血量<5ml(相当于半片卫生巾浸透)或>80ml(需每1-2小时更换卫生巾);
4. 伴随症状:严重痛经、非经期出血、痤疮、脱发、体重骤变等。
特殊人群注意:
青少年:初潮后1-2年周期不稳定属正常,但若持续闭经或剧烈腹痛需排查生殖道畸形;
孕妇/哺乳期女性:需优先排除妊娠相关出血;
围绝经期女性:周期变化可能为生理性,但突发大量出血需警惕子宫内膜病变。
二、诊断流程:从问诊到检查的“五步走”
1. 初诊评估:病史与基础检查
医生会详细询问月经史(初潮年龄、周期规律性)、避孕方式、体重变化、压力水平等,并进行基础体格检查(如BMI、触诊、腹部触诊)。
患者准备建议:
记录近3个月经周期起止日期、经量(卫生巾使用量)、伴随症状;
检查前3天避免性生活、冲洗或使用药物。
2. 必查项目:性激素六项与超声
(1)性激素六项
检查意义:评估卵巢功能、垂体调控及内分泌平衡,包括促卵泡激素(FSH)、促黄体生成素(LH)、雌二醇(E2)、孕酮(P)、睾酮(T)、催乳素(PRL)。
抽血时间:
月经第2-5天(评估基础激素水平);
排卵后7天(黄体功能评估);
闭经患者可随时检查,但需结合超声判断。
(2)妇科超声
检查类型:
| 检查方式 | 适用人群 | 注意事项 |
||||
| 经腹超声 | 所有女性(需憋尿) | 需提前饮水500-800ml |
| 经超声 | 有性生活者 | 无需憋尿,灵敏度更高 |
| 经直肠超声 | 无性生活者 | 需排空大便 |
重点观察:
子宫内膜厚度(>12mm需警惕增生);
卵巢多囊样改变(单侧卵泡>12个);
子宫肌瘤/腺肌症等结构性病变。
3. 扩展检查:病因筛查
根据初步结果选择针对性检测:
甲状腺功能:TSH、FT3/FT4(甲状腺疾病影响20%月经不调);
凝血功能:PT、APTT(排查血液病);
AMH检测:评估卵巢储备功能(适用于疑似早衰患者);
宫腔镜/腹腔镜:直视下排查内膜息肉、粘连或盆腔病变。
4. 特殊人群加查项目
疑似多囊卵巢综合征:口服糖耐量试验(OGTT)+胰岛素释放试验;
疑似子宫内膜癌:诊刮术或宫腔镜下活检;
青春期闭经:染色体核型分析(排除Turner综合征)。
三、检查报告解读:关键指标与应对策略
1. 激素六项常见异常模式
| 指标组合 | 可能疾病 | 处理方向 |
||||
| LH/FSH>2.5 + 睾酮↑ | 多囊卵巢综合征 | 生活方式干预+二甲双胍/避孕药 |
| FSH>40 IU/L + E2↓ | 卵巢早衰 | 激素替代治疗 |
| PRL>25ng/ml | 高泌乳素血症 | 垂体MRI排查肿瘤 |
2. 超声报告重点关注
卵巢囊肿:>5cm或实性成分需手术;
子宫肌瘤:黏膜下肌瘤即使<3cm也可能需切除;
子宫内膜不均:建议月经干净后复查,持续增厚需活检。
四、费用与时间:学生党关心的就医成本
公立医院常规检查费用参考(以三甲医院为例):
性激素六项:200-300元;
妇科超声:150-250元;
甲状腺功能:100-150元;
总预算:初次检查约500-800元,复杂病例需2000元以上。
省钱技巧:
社区医院完成基础检查(如血常规、激素六项);
利用学生医保/商业保险报销部分费用;
提前预约避免重复检查。
五、预防与自我管理:从生活细节守护周期健康
1. 饮食调整:
经前期:增加富含B族维生素食物(如糙米、菠菜);
排卵期:补充锌(牡蛎、南瓜籽)促进卵子质量;
经后期:高铁饮食(动物肝脏、红肉)预防贫血。
2. 运动处方:
推荐:每周3次有氧运动(如快走、游泳),每次30分钟;
禁忌:避免马拉松等高强度运动(可能抑制排卵)。
3. 压力管理:
每日冥想10分钟;
按压合谷穴(拇指与食指间凹陷处)缓解痛经。
主动就医是对健康最好的投资
月经是女性健康的“晴雨表”,一次检查可能及时发现多囊卵巢、甲状腺疾病甚至早期肿瘤。记住两个“黄金原则”:
1. 异常持续3个月:及时挂号妇科或生殖内分泌科;
2. 检查避开经期:最佳时间为月经干净后3-7天。
健康从来不是等来的,当你为不确定的周期变化困扰时,科学的检查就是拨开迷雾的第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