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经是女性健康的“晴雨表”,其周期、经量、伴随症状的异常往往提示着身体内部的变化。当月经周期紊乱、痛经加剧或经血异常时,许多女性会陷入“挂妇科还是内分泌科”的纠结中。据统计,约60%的育龄女性曾经历不同程度的月经失调,但其中仅30%会及时就医。这种选择困惑不仅延误病情,更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。
月经调节涉及下丘脑-垂体-卵巢轴的精密调控,任何环节异常都可能导致月经紊乱。常见病因可分为三类:
1. 生殖系统疾病(占62%):如多囊卵巢综合征、子宫肌瘤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,直接破坏生殖器官功能
2. 内分泌紊乱(占28%):甲状腺功能异常、高泌乳素血症等导致激素分泌失衡
3. 心理与环境因素(占10%):长期压力、作息紊乱通过神经递质影响内分泌轴
典型症状包括周期偏离21-35天、经期超过7天、经量增减超50%等。若出现非经期出血、剧烈痛经或闭经3个月以上,需高度警惕器质性疾病

选择科室需结合症状特征和潜在病因,遵循“先定位病变系统,后匹配专科”原则:
1. 伴随下腹疼痛、异常分泌物
2. 超声提示子宫/卵巢结构异常(如肌瘤、囊肿)
3. 有宫腔操作史(人流、刮宫等)后出现月经异常
4. 后出血或绝经后复潮
5. 青少年初潮后持续周期紊乱(可能与生殖系统发育相关)
妇科通过镜、宫腔镜等检查可快速锁定病因,例如:
1. 合并代谢异常(肥胖、多毛、痤疮)
2. 甲状腺功能检测异常(TSH、FT3/FT4偏离正常值)
3. 泌乳素水平>25ng/ml伴溢乳
典型案例包括:
1. 初诊阶段(妇科完成):
2. 深度检查(按需转诊):
| 病因类型 | 西医治疗 | 中医干预 |
||||
| 多囊卵巢 | 达英-35+二甲双胍 | 苍附导痰丸+针灸丰隆穴 |
| 甲亢相关 | 甲巯咪唑 | 夏枯草+栀子清肝汤 |
| 宫腔粘连 | 宫腔镜分离术 | 活血化瘀灌肠方 |
(表格后可插入治疗前后超声对比图)
1. 自我监测工具:推荐使用“Clue”等APP记录月经参数,自动生成趋势报告
2. 饮食黄金法则:
3. 运动处方:
预警信号清单(需24小时内就医):
❗ 单次经量浸透≥15片卫生巾
❗ 痛经VAS评分≥7分伴晕厥
❗ 经血中出现组织样物
当月经异常持续3个周期以上,建议启动“妇科首诊-专科深入-多科会诊”的阶梯式诊疗。记住:月经不调不是“忍一忍就过去”的小问题,而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。及时找准科室、规范治疗,才能守护女性生命周期的节律之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