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医典籍中,气血被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核心动力,而现代医学发现,这种传承千年的养生智慧与免疫系统的精密调控存在奇妙呼应。作为药食同源的经典药材,党参凭借其独特的双重调节能力,正在成为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交汇的研究热点。
一、党参的补气养血作用

1. 中医视角下的气血双补
中医认为“气为血之帅,血为气之母”,党参既能通过补益脾肺之气促进气血生化,又能直接滋养血液生成。临床常用于面色萎黄、心悸气短、倦怠乏力等典型气血两虚证,这与现代医学的贫血、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表现高度契合。其作用机制包括:
促进红细胞生成:党参多糖可刺激造血功能,提升血红蛋白含量,对缺铁性贫血、放化疗后贫血具有改善作用
改善微循环: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,增加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,缓解四肢冰冷、头晕目眩等末梢循环障碍症状
2. 现代研究揭示的分子机制

最新基因表达分析发现,党参中的皂苷类成分可激活HIF-1α(缺氧诱导因子)信号通路,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(EPO)的合成,这是其补血功效的关键分子基础。而党参特有的党参苷I-VI等木脂素类物质,则通过调节5-HT(血清素)系统改善神经-内分泌功能,缓解气短、自汗等气虚症状。
二、免疫调节的核心价值
1. 多层次的免疫稳态调控
党参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具有“双向调节”特征:在免疫低下时激活防御机制,在过度激活时抑制炎症风暴。具体表现为:
增强固有免疫:促进巨噬细胞吞噬活性,提升溶菌酶、补体C3/C4水平,形成病原体清除的第一道防线
调节适应性免疫:通过调控Th1/Th2细胞平衡,增加CD4+ T细胞数量,同时抑制IL-6、TNF-α等促炎因子过度分泌
延缓免疫衰老:实验显示党参提取物能修复D-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胸腺结构,上调端粒酶活性,延长免疫细胞寿命
2. 在感染性疾病中的特殊价值
COVID-19诊疗方案中,含党参的复方制剂被推荐用于恢复期调理。其核心机制在于:
通过MAPK/NF-κB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因子风暴
增加呼吸道sIgA分泌,强化黏膜免疫屏障
调节肠道菌群-免疫轴,改善继发的消化功能障碍
三、科学应用指南
1. 辨证使用原则
典型适用人群:术后恢复者、慢性疲劳人群、反复呼吸道感染者
配伍技巧:
▶ 气血两虚:配黄芪、当归(补气生血经典组合)
▶ 免疫力低下:配灵芝、枸杞(增强免疫协同效应)
▶ 脾胃虚弱:配白术、茯苓(建立运化中焦的“能量枢纽”)
2. 现代剂型创新
纳米包裹技术:将党参多糖制成粒径<100nm的微粒,生物利用率提升3倍
发酵转化工艺:通过益生菌发酵将粗多糖转化为小分子活性肽,更易被肠道吸收
3. 特殊人群警示
湿热体质者可能出现口苦、便秘等“上火”反应,建议配伍薏苡仁等利湿药材
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,避免免疫过度激活
与抗凝药物联用时需监测凝血功能,其黄酮成分可能增强华法林效果
四、日常调理方案
食养推荐:
气血双补粥:党参15g+山药30g+红枣5枚,粳米100g,文火慢炖2小时
免疫精力汤:党参10g+虫草花5g+干贝3粒,隔水蒸1.5小时
动态监测指标:
每月检测淋巴细胞亚群、免疫球蛋白定量
每季度进行中医体质辨识,及时调整配伍
从实验室的基因表达分析到临床的免疫指标改善,党参正在完成从传统经验用药到精准医学应用的跨越。对于普通人群,科学认知其“补而不峻”的特性,建立个体化的调理方案,方能真正实现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的健康理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