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孩子出现腹泻时,许多家长容易陷入焦虑。腹泻虽常见,但处理不当可能引发脱水、营养不良等问题。本文结合儿科医学指南与家庭护理经验,系统梳理腹泻的科学应对策略,帮助家长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策。
腹泻的判断需结合排便次数、性状及伴随症状。若大便呈水样、蛋花汤样,或带有黏液、血丝,每日超过3次,即可视为异常。以下情况提示需警惕:
1. 轻度脱水:尿量减少、口唇干燥、哭时泪少;
2. 中度脱水:眼窝凹陷、皮肤弹性差、精神萎靡;
3. 重度脱水:四肢冰凉、无尿、意识模糊,需立即就医。
特殊提示:婴幼儿因体重轻、体液储备少,脱水进展更快。若6小时内无排尿或持续呕吐,即使精神尚可也建议就医。
腹泻初期即需补充电解质,第三代口服补液盐(ORS Ⅲ)是首选。每袋需用250ml温水冲调,避免加糖或稀释。
锌可加速肠黏膜再生,减少腹泻持续时间。
禁食会加重营养不良,应继续原有饮食并调整结构:
注意:病毒性腹泻可能伴随乳糖不耐受,可短期使用去乳糖配方奶,1-2周后逐渐恢复原饮食。
特殊处理:过敏性腹泻需排查牛奶、鸡蛋等致敏原,必要时采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。
1. 皮肤保护:每次排便后温水清洗臀部,用棉布轻拍干,涂抹含氧化锌的护臀膏;
2. 环境消毒:奶瓶、餐具每日煮沸15分钟,玩具用含氯消毒剂擦拭;
3. 病情监测:记录每日排便次数、性状及尿量,发现血便、持续高热立即就医。
以下情况需急诊处理:
送医准备:携带1小时内新鲜大便样本(用干净容器密封),帮助快速检测病原。
1. 疫苗接种:轮状病毒疫苗可降低70%重症腹泻风险,2月龄起接种;
2. 卫生习惯:饭前便后肥皂洗手20秒,生熟食砧板分开;
3. 饮食管理:夏季避免隔夜食物,水果去皮食用,饮用水煮沸。
腹泻护理的关键在于“早干预、防脱水、保营养”。家长需摒弃“饥饿疗法”“自行用抗生素”等误区,通过科学补液与饮食管理帮助孩子恢复。当居家护理效果有限时,及时寻求专业医疗支持,才能最大限度保护儿童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