泌尿系统感染(UTI)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全球第二大感染性疾病,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8倍。许多患者因症状反复、用药不当导致病程迁延,甚至引发肾功能损伤。本文将结合最新临床指南,从症状识别到科学用药,为您提供一份实用防治攻略。
泌尿系统感染可分为下尿路感染(膀胱炎、尿道炎)和上尿路感染(肾盂肾炎),症状差异显著:
1. 典型症状
2. 特殊人群差异
紧急就医指征:体温持续>39℃、意识模糊、少尿(<400ml/天)或血尿,提示可能并发脓毒症或急性肾损伤。
根据《EAU泌尿系统感染指南(2023)》和《中国尿路感染诊疗共识》,药物选择需综合考虑感染部位、严重程度及患者特征。
| 药物类别 | 代表药物 | 适用场景 | 注意事项 |
|-|-||-|
| 磷霉素 | 磷霉素氨丁三醇 | 孕妇安全用药,对大肠杆菌敏感度高 | 需空腹服用,单剂3g即可起效 |
| 二代头孢 | 头孢克洛 | 儿童及青霉素过敏者替代方案 | 与酒精同服可能引发严重反应 |
| 呋喃妥因 | 呋喃妥因肠溶片 | 非复杂性膀胱炎,性价比高 | 妊娠晚期禁用,胃肠刺激明显 |
| 喹诺酮类 | 左氧氟沙星 | 合并前列腺炎或肾盂肾炎 | 18岁以下禁用,耐药率>50%需谨慎 |
疗程建议:单纯性膀胱炎3天,肾盂肾炎10-14天,反复感染者需延长至6周。
1. 孕妇:禁用喹诺酮类(影响胎儿软骨)、磺胺类(致畸风险),首选头孢地尼或磷霉素
2. 儿童:<2月龄需住院治疗,>2月龄可口服头孢克肟,避免使用四环素类
3. 糖尿病患者:慎用氨基糖苷类(加重肾损伤),建议监测血糖与肾功能
1. 急性期处理:
2. 长期预防:
→ 中成药仅辅助治疗,不能替代抗菌药
→ 擅自停药导致细菌耐药,复发率增加40%
→ 破坏菌群平衡,反而增加感染风险
关键行动建议:出现疑似症状时,立即留取清洁中段尿送检(取样后2小时内送检),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。记住——科学用药+生活习惯调整,才是战胜泌尿感染的核心武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