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经是女性健康的“晴雨表”,其周期、经量、持续时间的异常往往提示着身体潜在的失衡。据统计,约30%的育龄女性经历过不同程度的月经紊乱,但仅有不足半数会主动就医检查。作为妇科最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,月经不调的诊断需要系统化评估,才能精准揪出隐藏的健康隐患。
正常月经周期为21-35天,经期持续2-7天,经量约50-80ml。若出现以下情况需警惕:
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:青春期少女初潮后2年内周期不稳属正常现象;围绝经期女性若突然经量暴增,需警惕子宫内膜病变。
医生会详细询问月经日记(建议提前记录3个月经周期)、避孕方式、体重波动等,并通过妇科双合诊检查子宫大小及附件包块。外阴视诊可发现高雄体征(如多毛、痤疮),腹部触诊能感知子宫肌瘤的质地。
1. 性激素六项:
2. 甲状腺功能检测:
3. 血液系统评估:
1. 经超声:
2. 宫腔镜检查:
3. 垂体MRI:
| 年龄段 | 重点排查方向 | 优先检查项目 |
|-|-||
| 青春期 | 下丘脑-垂体轴发育、贫血 | 性激素六项、骨龄测定、铁代谢 |
| 育龄期 | 排卵障碍、内膜病变 | 超声监测卵泡、宫腔镜 |
| 围绝经期 | 子宫内膜癌、肌瘤变性 | 子宫内膜活检、肿瘤标志物 |
1. 时机选择:性激素检测需在经期第2-4天,宫腔镜安排在月经干净后3-7天
2. 药物影响:提前停用激素类药物至少1个月,避孕药使用者需告知具体成分
3. 生活管理:检查前3天避免性生活,穿着宽松衣物方便超声检查
当检查发现CA125升高时不必过度恐慌,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CA125也会轻度升高,需结合影像学综合判断。
1. 周期监测:推荐使用Clue、Flo等APP记录基础体温和经量变化
2. 体重控制:BMI维持在18.5-23.9,腰臀比<0.8
3. 营养强化:经期补充铁剂(如每日硫酸亚铁0.3g)+维生素C促进吸收
对于反复月经紊乱者,建议每年进行1次超声+激素水平检测,相当于给生殖系统做“年检”。健康的生活方式配合精准的医学检查,才能让月经这位“生理信使”准确传递身体讯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