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,表现为周期紊乱、经量异常或伴随疼痛等症状,可能与内分泌失调、生活习惯、心理压力或疾病因素相关。在厦门,中医治疗因其整体调理、副作用小等特点,成为许多患者的选择。本文结合厦门本地医疗资源,提供科学、实用的诊疗指南,帮助女性更好地应对月经不调。

一、月经不调的中医认知与症状判断
中医认为,月经不调与“肝、脾、肾”三脏功能失衡密切相关。肝郁气滞、脾虚血亏、肾气不足等均可导致气血运行异常,进而引发月经周期、经量或经质的变化。常见的类型包括:
1. 气血两虚型:经期延迟、量少色淡,伴头晕乏力;

2. 气滞血瘀型:经血暗紫有块,腹痛拒按;
3. 肝肾阴虚型:经期提前、量多,伴潮热盗汗;
4. 寒凝血瘀型:经期延后、小腹冷痛,得热则缓。
自我观察要点:
记录月经周期(正常21-35天)、经期天数(3-7天)及经量变化;
注意伴随症状如腹痛、腰酸、胀痛等;
特殊人群需警惕:青少年月经初潮后2年内不规律属正常,但若长期紊乱需排查多囊卵巢综合征;围绝经期女性需区分自然衰退与病理变化。
二、厦门中医妇科诊疗资源推荐
(一)权威医疗机构
1. 厦门市中医院妇科
优势:福建省重点专科,拥有中西医结合诊疗体系,擅长中药调理、针灸及微创手术。特色疗法包括中药灌肠(治疗盆腔炎、子宫内膜异位症)、穴位埋线(调节多囊卵巢综合征)等。
专家推荐:
吴碧辉副主任医师:擅长中医药治疗不孕症、卵巢功能减退及更年期综合征;
团队特色:针对试管婴儿患者提供孕前调理、术中配合及术后保胎的全周期中医干预。
2.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
优势:综合性三甲医院的中医科室,强调整体辨证与现代化技术结合。
专家推荐:
张芸主任医师:擅长针灸治疗内分泌紊乱型月经失调;
赖畅钦主任医师:专攻糖尿病、肿瘤患者的中医调理,改善月经周期。
3.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医科
特色: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及围手术期调理,如术后气血恢复、放化疗后月经紊乱的干预。
(二)特色门诊与疗法
立和中医:以纯中医古法为特色,擅长慢性病及亚健康状态的体质调理,提供个性化中药方剂及传统针灸;
曦太医中医门诊:结合AI智能灸等科技手段,优化传统疗法体验,适合对治疗舒适度要求高的患者。
三、中医治疗的核心方法与案例解析
(一)经典方剂与改良应用
1. 四物汤(熟地黄、当归、白芍、川芎)
适应症:血虚型月经量少、周期延迟;
禁忌:体质燥热、脾胃虚弱者需调整配方(如将熟地黄改为生地黄);
衍生方剂:
桃红四物汤:加强活血化瘀,适用于痛经严重者;
胶艾四物汤:温经止血,用于崩漏或产后调理。
2. 中成药选择:
乌鸡白凤丸(气血双补)、逍遥丸(疏肝解郁)、艾附暖宫丸(散寒止痛),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
(二)非药物疗法
1. 针灸与艾灸:
主穴:三阴交、足三里、关元,调节内分泌;
隔姜灸神阙穴,改善宫寒型痛经。
2. 中药外治法:
熏蒸疗法(盆腔炎、外阴瘙痒);
穴位贴敷(缓解经期头痛、失眠)。
典型案例:一名32岁患者因工作压力导致肝郁气滞,表现为经前胀痛、周期紊乱。经厦门市中医院辨证后,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配合耳穴压豆治疗,2个月后周期恢复规律。
四、自我管理与就医建议
(一)居家调理指南
1. 饮食建议:
气血虚者:多食红枣、桂圆、黑糯米粥;
血瘀者:饮用玫瑰花茶,少食生冷。
2. 生活方式调整:
避免熬夜(23点前入睡),适度运动(如瑜伽、八段锦);
经期注意保暖,可热敷下腹部缓解痉挛。
(二)何时需就医?
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诊:
月经停闭超过6个月;
经量突然增多(每小时浸透一片卫生巾);
剧烈腹痛伴随发热或晕厥。
(三)特殊人群注意事项
备孕女性:长期月经不调可能影响排卵,建议孕前3个月进行中医体质调理;
围绝经期女性:需排除子宫内膜病变,中药可缓解潮热、失眠等更年期症状。
五、总结与行动清单
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需“因人、因时、因地”辨证施治。厦门本地丰富的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了多样化选择,建议:
1. 记录至少3个月经周期数据,便于医生诊断;
2. 优先选择三甲医院中医科或专科中医院,避免盲目使用偏方;
3. 治疗期间配合饮食、运动及情绪管理,提升整体疗效。
提示:本文所述疗法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,不可自行用药。若症状持续或加重,请通过「厦门市卫健委官网」或「健康厦门」公众号查询正规医疗机构信息,及时就医。
通过系统性中医调理与科学管理,多数月经不调问题可得到有效改善。保持对身体的观察与关爱,是每位女性维护健康的重要一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