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囊卵巢综合征(PCOS)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之一,以月经紊乱、高雄激素表现(如多毛、痤疮)和卵巢多囊样改变为特征。它不仅影响生育能力,还与代谢异常、心血管疾病等长期健康风险密切相关。本文将从症状识别、生活方式干预到药物促排卵策略,提供科学且实用的管理建议。
一、症状与诊断:如何识别PCOS?

PCOS的临床表现多样,且随年龄变化呈现不同特点:
青春期及生育期女性:月经稀发(周期≥35天)或闭经、多毛(唇周、胸背、大腿内侧等部位)、痤疮、脱发及肥胖(约50%患者BMI≥24)。
中老年女性:易发展为2型糖尿病、高血压、高血脂及心血管疾病。
生育障碍:约70%的PCOS患者因排卵障碍导致不孕。
诊断标准需满足以下3项中的2项(需排除其他疾病):
1. 月经稀发或闭经;
2. 临床或生化高雄激素血症;
3. 超声显示卵巢多囊样改变(单侧或双侧卵巢卵泡数≥12个,直径2-9mm)。
二、生活方式调整:PCOS管理的第一道防线
1. 饮食控制:从“吃什么”到“怎么吃”
低升糖指数(GI)饮食:选择全谷物、豆类、非淀粉类蔬菜,避免精制糖和高GI食物(如白米饭、甜点)。推荐地中海饮食模式,以不饱和脂肪酸替代饱和脂肪。
热量限制与营养均衡:超重/肥胖者每日热量减少500kcal,蛋白质占比15%-20%;非肥胖者增加优质蛋白(如鱼类、豆制品)以增肌。
特殊饮食方案:对胰岛素抵抗严重者,短期采用低碳水化合物(3%-5%)、高脂肪(70%-75%)的生酮饮食可能改善代谢。
2. 运动干预:科学减重与代谢调节
目标与频率:超重/肥胖者每周至少2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(如快走、游泳)或150分钟高强度运动(如跳绳、骑行);非肥胖者每周150分钟。
运动类型:有氧运动(改善胰岛素抵抗)结合抗阻训练(增加肌肉量),例如深蹲、仰卧起坐等。
注意事项:避免久坐,每小时站立活动5分钟;运动前后监测血糖,预防低血糖。
3. 心理与行为管理
睡眠调节:保证7-8小时睡眠,避免熬夜以维持激素节律。
压力缓解:通过冥想、瑜伽或心理咨询减轻焦虑,改善高雄激素状态。
限酒:吸烟加重胰岛素抵抗,酒精干扰肝脏代谢。
三、药物促排卵策略:个体化选择与注意事项
1. 促排卵前的预处理
减重:体重降低5%-10%可恢复自发排卵,提高促排卵药物敏感性。
抗高雄激素治疗:短效避孕药(如炔雌醇环丙孕酮)连续使用3个月以上,降低雄激素水平并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。
2. 常用促排卵药物及方案
| 药物类别 | 代表药物 | 适用人群 | 用法与注意事项 |
|-||--||
| 芳香化酶抑制剂 | 来曲唑 | 一线用药,尤其BMI<30 | 月经第2-5天开始,2.5mg/d×5天;最大剂量7.5mg/d。妊娠率高于克罗米芬,多胎风险低。 |
| 抗雌激素药物 | 克罗米芬 | 经典一线用药 | 50mg/d×5天,最大150mg/d。可能抑制子宫内膜,需监测内膜厚度;6个周期未孕需调整方案。 |
| 促性腺激素(Gn) | 尿促性素 | CC或LE抵抗者 | 起始剂量37.5-75U/d,根据卵泡发育调整。警惕多卵泡发育导致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(OHSS)。 |
| 胰岛素增敏剂 | 二甲双胍 | 合并胰岛素抵抗 | 500-2000mg/d,可单用或联合促排药物。肥胖者联合CC可提高活产率。 |
3. 辅助治疗药物
维生素D补充:改善卵泡发育和胰岛素敏感性,推荐血清25(OH)D水平≥30ng/ml。
肌醇:改善卵母细胞质量,常用剂量2-4g/d。
四、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
1. 青春期PCOS:诊断需谨慎,仅月经紊乱+高雄激素表现可确诊。优先生活方式干预,慎用避孕药,必要时使用孕激素调节周期。
2. 妊娠期管理:PCOS孕妇自然流产、妊娠糖尿病风险增加。需定期监测血糖、血压,控制体重增长(建议孕期增重≤15kg)。
3. 围绝经期女性:关注代谢异常,每年筛查糖耐量及血脂。
五、预防与长期管理
定期监测:每3-6个月复查激素水平、糖代谢及超声。
中医辅助:针刺促排、补肾活血中药(如菟丝子、丹参)可协同西医治疗。
社区支持:加入PCOS患者互助小组,分享饮食运动记录,提高依从性。
行动建议:PCOS患者的自我管理清单
1. 每日记录:月经周期、体重、饮食及运动情况。
2. 就医时机:月经周期>45天、痤疮加重或备孕6个月未成功时及时就诊。
3. 紧急处理:突发剧烈腹痛需警惕卵巢扭转,立即就医。
PCOS的长期管理需要医患共同参与,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与精准药物治疗,多数患者可实现症状控制甚至自然妊娠。记住,每一次饮食选择和运动坚持,都是对健康的主动投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