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你因月经紊乱、备孕困难或莫名长痘脱发而就医时,医生常会开出一项检查——性激素六项。不少患者拿到检查单后仍充满困惑:为什么有人只需抽一次血,有人却要反复检查?检查前能吃饭吗?报告上的数值高低到底意味着什么?本文将为你揭开这项检查的“时间密码”,并提供实用建议。
性激素六项包括卵泡刺激素(FSH)、黄体生成素(LH)、雌二醇(E2)、孕酮(P)、睾酮(T)和催乳素(PRL)。它们共同调控月经周期、排卵、妊娠等生理活动,也能反映卵巢功能、垂体健康及内分泌平衡状态。
1. 月经异常:闭经、周期紊乱(<21天或>35天)、经量过少或淋漓不尽。
2. 生育问题:备孕1年以上未孕、反复流产。
3. 体征变化:痤疮频发、体毛旺盛(如唇周、腹部)、脱发、溢乳。
4. 其他:潮热盗汗(围绝经期)、儿童性早熟(如8岁前发育)。
适用情况:评估卵巢储备功能、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(PCOS)、卵巢早衰等。
关键点:
适用情况:监测卵泡成熟度、判断是否排卵。
关键点:
适用情况:评估黄体功能、排查反复流产原因。
关键点:
1. 停药至少1个月:避孕药、黄体酮、雌激素类药物会干扰结果,中药调经制剂也需提前告知医生。
2. 空腹+上午检查:催乳素易受饮食、情绪影响,建议9-10点抽血,检查前避免按压。
3. 稳定状态:剧烈运动、焦虑或熬夜会导致PRL假性升高,建议提前休息30分钟。
4. 周期计算误区:若月经持续10天以上,应从首次见血算起;不规则出血需排除妊娠后再检查。
5. 报告解读原则:单项数值异常≠疾病!需结合症状、B超及其他检查(如AMH、甲状腺功能)综合判断。
6. 复检必要性:激素水平呈脉冲式波动,轻度异常(如PRL轻微升高)需间隔2周复查确认。
1. 记录症状周期:备孕者可用APP记录基础体温和月经周期,帮助医生判断排卵情况。
2. 检查后跟进:即使报告“正常”,若症状持续(如闭经、溢乳),需排查其他病因(如甲状腺疾病、垂体病变)。
3. 儿童性早熟干预: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,需尽早检查并抑制骨龄过快增长。
性激素六项如同内分泌系统的“解码器”,精准的检查时机与科学的解读同样重要。当你面对异常报告时,不必过度焦虑,但务必与医生充分沟通,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。
本文参考来源: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、医学界内分泌频道、妇产科临床指南等权威资料。